华为运动健康亮相亚洲心脏大会2025, 开启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新篇章
10月16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心血管领域综合性学术盛会,大会不仅汇聚全球顶尖专家,更聚焦心血管疾病防治前沿研究,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其中最惹人瞩目的,还是携带多项突破性技术亮相的华为运动健康。华为运动健康联合权威机构和行业专家全球多项心血管健康管理创新功能,并依托华为WATCHD2、华为WATCHGT6等智能穿戴设备,构建覆盖监测、分析到医疗资源接入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体系,以技术创新打开慢病管理新边界。
在大会举办的“华为运动健康专题会”上,多位权威专家展开了深度分享:华为为终端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副总裁龚元松发表以《基于可穿戴+Al的主动健康管理创新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他分享了华为的玄玑感知系统作为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坚实技术底座,支持多达70+项检测指标,可全方位评估用户的身体情况,智能守护用户的健康,以及华为在基于HUAWE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为睡眠、心血管、情绪等健康问题所做的创新探索。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委陈韵岱教授发表了以《基于AI赋能的可穿戴设备血压健康管理》为主题的演讲,并分享了与华为联合开展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AI血压随访研究”阶段性成果,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在《AI赋能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防治》演讲中提出,应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心电、心率等监测能力,构建心脏瓣膜疾病的新型健康管理体系。他强调,“以全血管数字人为核心载体,穿戴设备与AI深度赋能泛血管疾病从风险筛查、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的全链条管理。”
实际上,华为运动健康通过“硬件感知+软件分析+医疗资源”三层架构,不断在健康领域深耕。硬件层面以玄玑感知系统为基座,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心率、血氧、血压、情绪等20余项健康指标的精准监测。例如,华为WATCHD2搭载的超窄力学气囊与血压融合算法,让动态监测成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华为WATCHD2不仅是全球首款通过中国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腕上动态血压表,还获得了7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认证,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波动的精准性获权威认可,领先于行业同类穿戴设备。
软件层面,华为运动健康以App作为交互入口,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报告,带来各项创新功能。医疗资源层面上,华为运动健康与全球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同临床专业能力,构建从筛查到干预的闭环。首发血压AI随访功能联合301医院打造“血压健康助手”智能体,辅助监督血压管理执行效果,为用户健康保驾护航。
华为运动健康通过与全球权威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协同临床专业能力,构建“筛查-干预-管理”的健康闭环,也是基于这些优势和创新,华为穿戴设备突破了“运动辅助工具”边界,逐渐成为慢病管理的“数字助手”,形成心血管健康矩阵。
作为业界首款符合医疗标准的腕上动态血压监测智能手表,华为WATCHD2针对高血压这一“慢病之王”,不仅实现了动态血压监测的腕上化,更将通过血压AI随访功能,将管理方案从“主动记录”转变为“AI+用户”的协同模式。有相关疾病困扰的人群不用主动记录或定时车辆,通过佩戴穿戴设备,AI会自动分析血压波动趋势,结合运动、睡眠数据生成详细数据,还能在血压异常时及时推送提醒。
华为WATCHGT6系列则聚焦房颤这一高危心律失常,其首发的房颤负荷统计功能,由华为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联合深度研发,识别无症状房颤发作,帮助用户提早预防永久性房颤、脑卒中等高危风险。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熬夜,房颤风险易被忽视,这一功能对健康守护尤为必要。此外,华为WATCHGT6情绪检测功能的压力出值速度可缩短至10分钟,结合运动数据生成“情绪-运动”交叉分析报告,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回顾华为运动健康的发展史,可清晰地看到一条从技术积累到品牌跃迁的路径:
2016年,HUAWEITruSeen1.0实现静态心率监测;
2018年,TruSeen3.0联合301医院发起心脏健康研究;
2021年,首款血压表华为WATCHD发布;
2024年,玄玑感知系统开启多维感知时代;
2025年,华为WATCH5系列以X-TAP智感窗和融合大模型重新定义智能手表健康交互……
华为运动健康的发展史,就是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健康发展史。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技术和品牌初级探索,那么第二个十年则是华为运动健康构建健康管理生态深度进化。可穿戴设备不仅只是运动记录和辅助,而是成为慢病管理的“数字助手”。从冠心病早期诊断到首发血压AI随访,从房颤负荷统计到情绪健康管理,华为正通过硬件创新、软件优化与医疗资源整合,构建一个覆盖全人群、全场景的健康生态,为心血管疾病防控注入新动能,推动全民健康管理迈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新阶段
